“一孕傻三年”,孕期糗事也没少做,知道真相

摘 要

  导语:很多的女性朋友,在怀孕生完宝宝以后,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会下降,经常会做出一些“傻事”,闹出不少笑话。这个时候,就有很多人来“安慰她”,你这是一孕傻三年,很正

导语:很多的女性朋友,在怀孕生完宝宝以后,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会下降,经常会做出一些“傻事”,闹出不少笑话。这个时候,就有很多人来“安慰她”,你这是一孕傻三年,很正常的,三年一过就会好转啦。说的人多了,准妈妈和新手妈妈们也就被贴上“孕傻”的标签了。



“孕傻”不仅仅是普通人,明星也会存在

综艺节目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有一期,晚饭后,妻子们想玩真心话大冒险,谢娜去拿道具,刚刚走进门就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了,想了好一会还是没有想起来,无奈之下只好开门询问。



看来,“孕傻”真的不是普通人的“专利”,明星也会有犯傻的时候呀。不少网友看到了,调侃道:“都说一孕傻三年,谢娜生了两个,这是要傻6年的节奏吗?”

把剥好的豌豆扔进垃圾桶里,把豌豆壳放进篮子里;手机拿在自己手上,却着急地问丈夫有没有看到自己的手机;吃火锅的时候,把刚刚剥好的虾又扔进了锅里;坐地铁、坐公交的时候,拿着身份证刷了好几遍还是没响;生了一对双胞胎,经常性的一个喂了两次,另一个饿得哇哇大叫;和孩子一起睡觉,半夜突然感觉有东西在摸自己肚子,于是一脚踢开,接着就听到孩子哇哇大哭的声音......

一件一件的“孕傻”糗事,看得让人哈哈大笑,但是,知道真相的我,笑着笑着就哭了。

真的是“孕傻”吗?

有一项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《自然·神经科学》中,研究者对初次生育的母亲们进行了研究,发现怀孕会在至少两年内导致大脑的结构性改变。这些改变发生在与社会认知有关的区域,以及母亲对婴儿的图像作出反应的区域。此外,改变的程度还能预测母亲对孩子的依恋程度。



此次,荷兰莱顿大学研究人员艾瑟琳·霍克泽玛及其同事设计了一项前瞻研究计划。团队跟踪25位初次生育的母亲,在她们怀孕前后进行了检查,以表征怀孕导致的脑灰质结构改变。与19位初次做父亲的男性、17位没有子女的男性和20位从未生育的女性相比,初次生育的母亲与心智理论(推断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,比如想法、情绪和意图的能力)相关的区域出现了灰质减少的现象,而这种结构性改变可以区分女性是否有过怀孕产子的经历,还能预测母亲在产后对婴儿的依恋程度。 研究人员在向母亲展示她们婴儿的照片时,在母亲被怀孕改变的脑区,团队观察到了神经活动增加,而相较于观看其他婴儿的照片时没有那么活跃。最后,后续成像显示,除了海马体(一个与记忆有关的区域)的灰质容量部分恢复外,灰质减少在胎儿出生后至少持续了两年时间。

大脑灰质减小越明显的妈妈与孩子越亲密。简单来说,就是为了适应母亲的角色,女性是会有所改变,但绝不是变傻,反而在情感方面得到强化。

“孕傻”背后的真相

为什么大部分孕妈妈和新手妈妈会被贴上“孕傻”的标签呢?其实背后隐藏着三个扎心的真相。



真相一:琐事变多,选择性遗忘

孕妈妈在孕期忙着产检,忙着为宝宝出生做各种准备,操心各种一切关于宝宝的事;宝宝出生以后,更是又做家务又带孩子,比如:操心买什么奶瓶,给孩子喂奶,帮孩子换尿不湿,哄宝宝睡觉等等。



这个动作相信妈妈们都懂,抱着孩子哄睡,时间长了胳膊就酸疼酸疼的,坚持不下去了,就只能拽着自己的衣服来借力。

孩子的社保、医保需要办;孩子的疫苗接种,需要合理安排周期;孩子的尿不湿、奶粉、湿纸巾,什么时候需要补货;孩子的好习惯要从小培养;婆婆宠孩子,怎么才能既不得罪婆婆,又能不娇惯孩子等等一些事,都需要宝妈亲力亲为。



并且,宝妈处理这些琐事的时候,大部分都是趁着上厕所、宝宝睡着了以后见缝插针完成的。甚至,还有一部分宝妈为了贴补家用,除了照顾宝宝以外,还需要带着宝宝工作。



她们并不是变“傻”了,只是关注和侧重点不一样了,她们只是选择性地忽略掉某些东西,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宝宝身上而已。

真相二:睡眠不足,精神状态不好



为什么说“一孕傻三年”,而不是“一孕傻两年或者四年”呢?因为在宝宝入园前的那三年里,宝妈根本睡不好觉。

刚开始,宝宝小胳膊小腿儿没力气,生怕睡觉的时候把宝宝捂住了,得频繁起来看;稍大一点,宝宝有点力气了,不用担心会被捂住了,但是,他开始喜欢踢被子了,又得频繁起来给他盖被子;再大一点,宝宝需要戒夜奶了,半夜哇哇大哭,又得耐心地哄睡。严重的睡眠不足肯定会影响到记忆力和反应能力。

三年后,夜奶欠下的瞌睡,补回来了,宝妈们恢复神采奕奕;三年后,家长里短的纷争纠结,理清辨明了,宝妈们抛下包袱,轻松前行;三年后,孩子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,宝妈们不再慌乱失措,可以应对自如;三年后,孩子入园了,宝妈们可以开始思考复出工作或者人生新的走向了。

真相三:标签效应,心理暗示



在英国曾经有这么一项测试,测试中的孕妇和非孕妇表现出来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虽然稍有差别,但也差别不大,孕妇主观上却认为自己“笨入膏肓”。

生活中的孕妈妈和新手妈妈,忘记一点点小事也会被归咎于“孕傻”,久而久之,她们就被贴上了“孕傻”的标签,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,她们也就不做辩驳了。

结语

我觉得,“一孕傻三年”最开始传开的时候,那时候的重点是“三年”,是在表明宝妈这三年里的付出和辛苦,而不是现在的重点“傻”。

不过,虽然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,但是,还是希望丈夫和家人能够分担一下照顾宝宝的重任。毕竟,养育孩子不是宝妈一个人的事情,孩子生出来以后就和丈夫没有关系了。

你们认为一孕傻三年的重点是“三年”还是“傻”呢? 单选

0人

0%

三年

0人

0%

投票
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

欢迎大家关注我@梓宸爸爸科学育儿,专注宝宝护理和儿童心理健康,每天给大家分享现代化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